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专项基金公益活动信息公开研究成果相关制度
首页 >> 研究报告 >> 2016年度资助课题

2016年度资助课题

2017-01-22 14:38:00

一、中标课题

 

 1.“十三五”时期,金融市场化改革对监管体制的挑战

项目介绍

“十三五”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趋势,也是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对于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双向市场开放中,金融监管成为我国体制的短板。过去几年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异常波动,与金融监管不到位直接相关。各方共识是,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趋势需要加快金融监管体制变革。但如何改革,各方有不同分歧。该研究拟从行政权力角度出发,对金融监管面临的监管与审批不分的矛盾、货币职能与监管职能相分离的要求进行分析,剖析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变革的基本经验,提出金融双向市场开放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改革建议,为监管改革的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2.“十三五”时期国际金融风险预测及中国金融开放进程选择

项目介绍

该项目基于金融风险理论,结合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特点,对“十三五”时期的国际金融潜在风险进行预测,提出我国金融开放进程的战略路径。

  3. “十三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 

   项目介绍

    该课题通过测算分析,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深入分析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明确“十三五”时期提高居民收入、重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方向,提出有效的政策路径和举措,在丰富国民收入分配领域研究成果的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积极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以促进“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工作的完成和加快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在“十三五”时期,伴随经济增速的放缓,发展方式发生质的转变,将会产生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由此会带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占比及收入差距等出现新的特点、新的动态,而这些新的收入分配问题会对居民消费、储蓄等产生影响。有鉴于此,该项目专门研究“十三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发生的一些变化,研究其对消费、劳动参与率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影响,并提出调节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对策建议。

  

  4.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项目介绍

    该研究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揭示收入再分配政策演变规律、说明决定再分配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测算收入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的实际影响、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5.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经营方式创新

    项目介绍

    该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经典案列比较研究,着重分析经营方式创新所引致的农地产权制度调整的需求,探讨产权制度创新的演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以期对新形势下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地制度变革的政策框架设计构成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6.建立新型的粮食安全观研究

    项目介绍

    该项研究通过梳理我国粮食安全观的历史演变进程,理清利弊,针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新状况、新问题,提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建立新型粮食安全观,为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与粮食农业发展瓶颈的突破,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7.去产能的国际比较研究与机制设计

   项目介绍

    该研究侧重从理论层面分析产能问题,同时,收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相应的经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中国的事实和政策进行研究。   

  8.建立在医疗和教育领域推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制度环 

    项目介绍

    该项目主要研究下述问题:1、互联网医疗与教育服务对这两个领域资源配置的改进,和对弊端的克服;2、互联网医疗与教育服务对这两个领域现体制的挑战和竞争;3、互联网医疗与教育服务面临的制度障碍;4、打破部门管制,通过立法机关立法开放医疗与教育的合理进入;5、促进互联网医疗与教育服务的其它制度与政策  

  9.9.《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项目介绍

该课题将利用翔实的微观调查数据和宏观数据,全面分析《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澄清当前学术界的一些误区。从劳动力、企业和宏观层面,正确评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且因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形势,针对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实施《劳动合同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使其更加有效地规范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项目介绍

该研究关注《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围绕两个基本问题展开:(1)《劳动合同法》自颁布后的近8年来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如何在经济增长新常态的情况下完善目前的《劳动合同法》,从而进一步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在研究《劳动合同法》经济影响的基础上,也对它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其意义在于通过全面理解《劳动合同法》的实际影响,为评价该法的效果提供另外一个维度。此外,对《劳动合同法》的实证分析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法制化进程,为该法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10.保障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研究 

项目介绍

该研究首先分析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因素以及基金支出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而找出当前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过快的关键节点,几过度医疗、药价虚高、重复检验以及个人账户的低效运营等,这些导致了医疗浪费消耗了巨额的公共投入与医保基金。实证测评我国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以及缴费承受能力,借鉴德国、英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社会保障法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医保基金支付的成功经验,并与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作比较,客观评价我国《社会保险法》关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相关条款。在此基础上构建退休人员缴费承受力与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均衡稳定机制,最后提出调整医保基金支出结构、设计门诊统筹、退休人员“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等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退休人员的就医需求。

项目介绍

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9687亿元,支出8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9.6%,基金支出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长速度。2013年开始,部分统筹地区已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现象,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严重赤字。现在退休人员已达7000多万,并快速增长。在老年抚养比增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过快增大的双重压力下,该课题意在厘清我国退休职工医保政策演变过程、总结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分析退休人员缴费政策的本质,提出未来医保改革形势下的建议。

 

 

1.开发利用大数据,进行宏观经济实证研究

项目介绍

传统的经济学实证研究高度依赖于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但这些数据来源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学研究的需要,而且常常由于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的误差而导致不准确甚至偏差很大的研究成果,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有效的经济政策,而且可能因信息偏差而进一步导致政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有可能在市场消费、资金流动、人口和劳动力流动等方面提供实时、动态的海量信息,从而弥补统计数据的缺失乃至纠正数据偏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深圳市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项目介绍

深圳是全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的经济特区,对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示范意义。目前深圳在全国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保持了显著快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好于全国的经济效益,是创新发展与经济转型成就最为突出的区域。研究深圳的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通过制度改革、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理解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3.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

项目介绍

企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府行政管理、市场环境、法制环境、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供应和服务、基础设施条件、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以及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等等。该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各地的企业经营环境状况,从而为继续推动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做出努力。

4.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月度报告)

项目介绍

该研究项目按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跟踪分析,按月撰写研究报告。力求数据资料的丰富和全面,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以求及时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新情况和新问题,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5.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与未来增长预测

项目介绍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也出现了生产率下降的趋势。该课题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体制性、政策性原因以及要素投入方面的原因,对未来经济增长做出预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宏观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建议。

 

二、立项课题

1.全国农村治理研究

项目介绍

1982年新宪法规定以村为单位,建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1987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经过30多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制度日益完善,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了解农村治理的现状,及时总结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推动农村治理的新增长点和力量,对于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提高农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进农村共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建设和谐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2.征管制度相关问题比较研究

项目介绍

该课题拟从税收工作实际出发,选取了部分与税收工作实际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如发票管理、行政强制措施、追缴欠税制度等课题、通过对比美、英、法、德、日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征管制度,结合现阶段我国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征管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尝试探索搭建全新的《征管法》制度框架,起草相关的条纹和条文释义,为相关立法部门修订《征管法》提供有力的参考。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现状调查及传承教育研究

     项目介绍

     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保护工作陆续开展,有效地挽救和传承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颇显尴尬的现实: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的同时,非物文化遗产却呈现出消亡速度越来越快、消亡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这其中固然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等原因,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与当今社会的日益脱节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该课题研究基于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理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摸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状况、保护传承及教育情况,并提出适应当今社会现实情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模式。

  4.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项目介绍

儿童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关系到家庭幸福。而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特别是学龄前早期教育,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直观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仍然存在儿童事业发展不平衡、儿童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尤其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该课题在“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基础上,开展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工作,为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持,增进相关各方对中国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现状的了解,进而为贫困地区相关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促进智力发展作出有益尝试。

  5.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路径研究

项目介绍

该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为西部地区加快实现贸易畅通提供理论依据和顶层设计方案。其意义在于:一是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为实现西部地区贸易畅通寻求精准“突破口”;二是加快申建“丝绸之路自贸区”,推进“西安港”建设,强化西部地区贸易枢纽地位,助推西部地区贸易畅通;三是以全球价值链(GVC)为依托,通过产业上的补链、扩链和强链,重点强化西部地区贸易融通的产业价值链条,不断提升贸融通的竞争力。

  6.《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税收问题研究》

项目介绍

该课题将梳理我国现行支持“一带一路”的税收政策,收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税制概况,分析贯彻“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税收问题,提出改革和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帮助,最后提出研究报告和出版辅导性专题著作。

  7.我国一线城市存量房交易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分析研究

项目介绍

该课题拟在全面掌握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存量房交易税收优惠政策现状,深入了解政策实施情况,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评估税收政策影响和执行效果,研提进一步完善存量房交易各项税收政策的建议,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8.缓和医疗推广

项目介绍

缓和医疗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缓和医疗的体制建立,除香港和台湾以外,我国内地仅有个别医院有临终关怀的医疗服务或者接近缓和医疗雏形的服务,与国际缓和医疗体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国内缓和医疗体制属于空白,没有专门的缓和医疗学科,更没有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缓和医疗体系在基本医疗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缓和医疗必须随着全面深化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而向前推进。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立缓和医疗的保障内容刻不容缓。

  9.全国农村状况补充调查

   项目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率、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发展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农村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总的来看,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相比农村建设明显滞后,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下降,直接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乏力;拆迁征地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激增,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了解全国农村的现状,找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摸清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三农”政策,启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

  10.城镇化条件下的乡村公共性与公共治理

   项目介绍

 当前城镇化对中国村庄的冲击主要有两种明显的趋势:一种是随着城镇边缘扩张的不断进行,一部分村庄被城镇吞灭;另一种是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远郊村庄也在不断地解构和适应。总体而言,农村居民从个体层面能理性面对城镇化的冲击,以农业经营产品调整、农业经营方式调整、进城务工乃至举家迁入城镇等方式来应对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是,作为农村社区,则呈现出破败、环境脏乱、人口老龄化、公共服务滞后等迹象。城市政府目前正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但是,总体而言,公共品的短缺、低效、分配不公仍然是当前农村面临的显著问题,也影响到农村居民面向城镇化的适应。

就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言,运行了30余年的“乡政村治”的效果如何?如何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的过程中改善乡村的公共治理水平,借助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而获得新的进步?所有这些问题,都聚焦于乡村公共性的发现和乡村公共治理的评估和研究。

  11.政府债务问题的模型推导与理论分析

   项目介绍

该课题针对政府债务随财政收入、开支、赤子的变动,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利用这里建立的公关经济模型,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完成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图形。由此,就可以对政府在负债率变动的情形下,应如何进行政策选择给予理论性评价。

  12.直销立法研究

项目介绍

2005年制定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经过两次转型升级成长起来的正规直销企业,尽管经过高法、高检,以及两高一部(高法、高检和公安部)的司法解释部分地澄清了直销与传销的法律界限,但仍旧不能够完全扭转这种“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的情况。

本次立法研究,希望通过实地的调研,了解直销企业、直销从业人员以及直销监管部门对于直销行业立法的意见和建议。从直销法律概念的界定、直销主体的确定、直销行为的规范等多个角度来研究确立调整直销法律关系的规范。尽可能准确有效地区分合法直销与违法传销,保护合法行为,打击非法行为。

  13.安徽省凤阳县档案整理与出版项目

项目介绍

在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一方面,伴随着档案史料的不断发现,史学研究得以不断深入;另一方面,史料的封闭、残缺与匮乏,成为制约研究者深入探寻的重要瓶颈。因而,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就显得尤为重要。整理与出版安徽省凤阳县农村基层的档案资料,旨在为研究者研究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发展的历史、尤其是研究1978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提供一套基础性文献。

 

 

 

新闻动态

资助信息

研究成果
©201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05081209号 | 京公网安备:1010800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