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专项基金公益活动信息公开研究成果相关制度
首页 >> 科研资助 >> 2011年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招标申报项目说明

2011年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招标申报项目说明

2013-03-03 18:53:39

周二, 2010年 12月 28日 01:45    .2011年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招标申报项目说明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向社会资助研究项目的特点是以“短期项目”为主,在一年内完成,并提交研究成果。

一、填写《项目申请书》的要求

1.请仔细阅读《项目申请书》中的填表说明,按要求填写。

2.“填表说明”中的第二条要求详细论证以附页的形式书写,并在左侧装订;此外,再附一篇近期公开发表的与所申请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章摘要(主要观点、结论),不超过3千字,并注明文章标题、发表的出处与时间,也装订在左侧,。请在申请书第一页(研究成果)右下角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3.将填写完后的《项目申请书》和所附的文章摘要各一式8份,于2月26日前邮寄到本基金会学术部,同时请将填写的《项目申请书》电子版发送到本基金会。

二、项目申请书的审议程序

收到项目申请书后,由学术部根据本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小组的分工,将申请项目书分送有关学术委员按一定程序进行审议。学术委员会对全部所审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当年项目中标的名单,提交本基金会常务理事会审批。

学术部在3月底负责将中标结果通知项目申请人或联系人,在此之前没有接到通知者,说明没有中标。不论中标与否,寄来的材料不再返还。

对以上项目感兴趣的个人与机构,可从下面的三个网站下载《项目申请书》和《申报项目说明》,或通过Email、信函、电话索取有关资料。投标截止日期为2010年2月26日。欢迎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实力的个人或机构参与投标。

附:本年度资助课题研究要点及项目申请书

 

2011年中国改革基金会资助研究项目说明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是专门资助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改革有关研究活动的学术性社团。每年面向社会资助研究机构和个人,进行与当前经济改革与发展有关的课题研究。资助特点是以“短期项目”为主,在一年内完成,并提交研究成果。经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建议、基金会常务理事会审议,确定了2011年社会招标的6个资助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金额均为8万元人民币。

1.加强预算透明度,减轻全社会的政府行政成本负担

意义:加大财政预算透明度来增强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和增强对政府的约束是稳步推进民主政治的有力措施,也是约束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对政府公共支出进行监督的重要环节。

课题要点:第一,中国各级财政预算透明度的现状;第二,预算透明度的难点;第三,促进各级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方法和建议。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财政监督的具体机制与方法。

2.金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与治理机制改革研究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大部分由国有金融机构全资、控股或者参股。由于金融机构的杠杆性,作为国有金融资产的权益性资本通过杠杆效应掌握或者控制着庞大的金融资产。例如,截至2008年底,银监会负责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企业5634家,资产总额达62.4万亿元,负债总额为58.6万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3.8万亿元。如果加上证券、信托、保险等行业国有金融资本通过杠杆效应所撬动的全部金融资产,将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也就是说,金融国有资产的治理质量,不仅事关我国国有制融资产本身的保值增值问题,而且事关我国整体上的国家金融安全和市场经济的稳健与繁荣。

但是,我国目前的金融国有资产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成型的治理机制。不论从金融国有资产的出资人机制,监管机制,还是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都缺乏明确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与治理机制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选题。

3.在石油产业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机制的方案研究

目前我国石油产业的垄断或寡头垄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不仅损害消费者和下游生产者的利益,扭曲了资源价格体系,抑制了竞争性市场均衡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且不利于开拓民营资本的投资沟道,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少数企业的垄断,甚至造成了油品的无理短缺,构成对国家和政府的公共权威和所有者权利挑战。所以必须进行打破垄断的改革。

研究要点:第一,石油及相关产业垄断的现状;第二,垄断造成的资源配置无效及社会福利损失分析;第三,打破垄断的方法与途径;第四,如何解决“门坎高”的问题以鼓励民营资本与民营企业的进入与竞争。

4.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城镇化要以吸纳农民并使之向市民转变为目标。大量农民工不能沉淀在城镇,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相脱节,成为严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农民工现象终将会终结,能否实现农民工由农民群体角色向市民角色的整体转型,平等地融入城市社会,是关系到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有序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重点应研究如何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不断降低城镇户籍的福利含量,逐步让户口与福利脱钩,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突破以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允许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或者,另一个途径是在维持现有户籍福利含量水平(不再提高)的前提下(维持既得利益),将有限公共财力集中用于(第一步)以较低公共服务水平迅速覆盖所有常住人口,然后(第二步)逐步提高常住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的办法,渐进地实现福利意义上的农民工市民化。

5.2020年以前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十二五规划实现以后,中国将实现社保体制的全国统筹和全覆盖,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在此之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保福利水平上存在的差异仍会存在,甚至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体制本身具有“逆向调节”的倾向而使差异进一步有所扩大。因此,在2015年以后,2020年之前,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保体制的改革,并通过社保体制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很有意义的研究。

研究要点:第一,目前和十二五规划将要实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证分析,取得的进展与仍存在的问题;第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目标模式(借鉴世界其他各国的经验与教训);第三,进一步改革的具体步骤,包括2015-2020的阶段性步骤。

6.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在住房商品化取向的同时,政府还有责任为那些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居民提供居住场所。人大也在进行保障性住房立法工作,从理论上推理保障性住房问题有利于立法工作。

研究要点:第一,明确住房制度市场化的基本取向,绝大多数人的住房必须由市场机制提供,而政府保障性住房只是为少数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居住场所;不能通过保障性住房又搞住房供给制或变成为公务员分房,要明确界定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内涵、范围与界限;第二,保障性住房当中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比例关系,应与后者为主,并分析资金来源的问题;第三,运行机制;第四,政策和立法建议。

 

新闻动态

资助信息

研究成果
©201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05081209号 | 京公网安备:1010800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