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专项基金公益活动信息公开研究成果相关制度
首页 >> 公益项目 >> “萨岗小溪公益项目” >> 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2019-11-25 16:58:48

  2019年10月7日下午,北大校友摄影俱乐部参加本年度第三次“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的8位成员,分别从北京和兰州出发,在甘肃省夏河县会合。活动的目的地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多哇镇尖德小学。任务是为尖德小学的学生拍摄影像档案并为该校师生捐赠120套羽绒服、9台大屏幕电视机和28套被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夏河县城全景(拉卜楞寺所在地)


  “明天上午8:30出发,争取11:30之前赶到学校。”行前会上,1980级经济系校友,本次活动的领队黄永山跟大家说。
  “不是只有40多公里的路吗?为什么要开3个小时?”有人不解地问。
  “上路你就知道了,虽然只有40多公里,但路况极差,车根本跑不起来,这是一个两不管地区。”
  其实,只要你是一个认真的读者,看了本文的第一段,就应该会产生一个疑问:你们不是“青海行”吗?为什么跑到甘肃的地盘上来了呢?
  答案是:尖德小学离甘肃的夏河县近(40多公里),离青海的同仁县远(100多公里)。而且从北京出发(自驾),走夏河就更近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夏河县城中心广场


  也许有人会有第二个疑问:为什么这次主题摄影活动选中了这所学校?
  这就要从头说起。今年年初,成立4年的北大校友摄影俱乐部理事会换届,第二届理事会在第一次全体会上,通过了一项带有公益性质的主题摄影计划——组织摄影俱乐部成员每年为2-3所贫困地区学校的学生拍摄人像照片,为学校建立一个“影像档案”,同时为学校捐赠相关学习、生活用品和办公设备等。除了地处贫困地区这个条件之外,最好该校还具有“北大元素”——北大校友支教、工作或资助过的地方。
  活动和捐赠物品的经费主要来自俱乐部两位副会长的鼎力支持:黄永山领导的“萨岗小溪教育基金”和朱晖任董事长的布丁酒店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住友酒店管理集团)。
  这项计划从今年5月份正式实施,第一所学校选的是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笆子房村小学。该小学不仅是四川北大校友会曾经资助过的学校,还有3位北大校友在马边县挂职。
7月份去的第二所学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小学,因为有一位北大校友在该县任职。
  这次选的青海尖德小学,是黄永山所领导的“萨岗小溪教育基金”从2013年就开始资助的学校,黄永山本人曾先后8次来过这所学校,每次去,他都会为学校的师生和当地的村民拍摄照片。
   行前会上,黄永山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尖德小学的历史。2004年之前,处于青海边远牧区的尖德村还没有这所学校。由于中心校离尖德村很远,牧民住的又很分散,所以许多孩子失学在家。奇正药业集团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出资20万元建了这所小学,当时只有两间教室20多个孩子。后来,到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教室不够用了。2013年黄永山得知这种情况后,与一些热心教育的朋友特地成立了一个“萨岗小溪教育基金”,利用多种途径为学校改扩建筹集了100多万元经费。2014年,尖德小学扩建完成,不仅师生有了教室、宿舍、办公室,学校还有了餐厅(多功能厅)、厨房、图书室、篮球架和围墙,民办教师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补助……
   “萨岗小溪”是学校附近的一条溪流,“萨岗”在藏语里是“圣洁美好”的意思。此后,尖德小学的师生每年都会得到来自“萨岗小溪教育基金”的多项资助。
   为使摄影俱乐部的这次主题摄影之旅更为便利,黄永山提议自驾前来,并提供了两辆丰田巡洋舰越野车。主力部队10月4日从北京出发,一路拍摄、采访,历时三天终于来到了离尖德小学最近的集结地甘肃省夏河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行驶到甘肃定西县时,一辆车陷进了泥地里,后花钱让铲车给拉了出来。

(二)

  第二天,两辆越野车从夏河县出发,十几分钟后便从平坦的柏油路开上了通往尖德小学的坎坷山路。山路不仅坑坑洼洼,还非常窄,如果对面有来车,必须停到路稍宽的地方才能会车。一边走,黄永山一边说,这路比我前几年来时好多了!更让人欣慰的是,不管是甘肃这边还是青海那边,都在修路,这就意味着,明年再走这条路,将会更加便捷!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就这样一路颠颠簸簸、摇摇晃晃的开(坐)着车,一边不忘拍摄山谷里的美丽景色。在过了一座小桥之后,黄永山发现前面不远处停了一辆车,仔细一看,原来是多哇镇学区的领导和尖德小学的校长老师在此迎接我们!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双方相见格外亲热,老师们纷纷拿出白色的、蓝色的和黄色的哈达给我们每个人带上,并兴高采烈地合影留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青海同仁县多哇学区主任娘吉加前来迎接我们


  之后,几辆车继续前行,路况也好了很多,不到11点,我们就来到了为尖德新村配套建设的尖德小学新校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学校的同学、老师和部分家长已经在学校排队等候我们了,看着一张张喊着欢迎口号、两颊泛着高原红(此地海拔3800多米)、绽放着笑脸的小朋友,我们的心情也荡漾起来,一边往校园里面走,一面不断地回应着“同学们好!”“老师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更让我们兴奋的是,这里的孩子们的相貌、家长的装束都独具一种魅力,一种我们在发达的大城市根本看不到、也体验不到的原生态藏文化的魅力!对于摄影者来说,这种魅力太诱人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捐赠仪式在学校的操场进行。提前运到的羽绒服、被褥和电视机摆放在主席台前面,堆成了一座小山。捐赠仪式分别用藏汉两种语言进行,汉语比较好的昂旦老师充当翻译(这里的绝大部分人听不懂汉语)。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双方相关人员发言之后,便打开包裹为小学生发放羽绒服。男同学的羽绒服是藏青色的,女同学的羽绒服是鲜红色的。围观的家长们也纷纷上前帮助自家和别人家的孩子换穿羽绒服。穿上新羽绒服的小朋友们一个个像小企鹅一样,憨态可爱!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这些羽绒服是黄永山亲自监制的,不仅要求质量上乘,还在每件羽绒服的胸前绣上了尖德小学的校名,服装的号型也是根据同学的身高量身定做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之后,便是例行程序:拍摄大合影。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午饭时间到了,同学们排着队到餐厅吃饭,老师也招呼我们去吃饭。我们哪顾得上吃饭啊,纷纷操起相机往学生餐厅跑。在同学们好奇的注视下,一幕幕场景变成了定格。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而让我们感到好奇的则是,每位同学吃完饭后,都会用舌头转着圈地把碗舔一遍,舔得干干净净之后才放到一个大不锈钢盆里。这种不浪费一点点粮食的动作让我们非常感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午饭后,全体学生来到学校旁边的草原上为我们表演节目。大家在草原上围成一个大圈,音乐响起,歌声响起,十几位同学穿着漂亮的藏族演出服装翩翩起舞和歌唱。天上蓝天白云,草地绿中带黄,心情别说多敞亮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受到现场情绪的感染,在尖德小学师生表演完节目之后,我们也临时组队来了一个小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表达着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由于尖德小学的学生数量比我们之前拍过的两所学校都要多,“学生影像档案”的拍摄分为两天进行。联欢会之后先给穿了民族服装的同学拍摄,第二天上午再给其他同学拍摄(要求是必须穿民族服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我们因地制宜,舍弃了人工背景布,以辽阔的大草原为背景,留下每位同学真实而自然的影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三)

  放学了,大多数孩子被家长接回了家(少部分在学校住宿)。黄永山又带着我们开着车去“家访”。家访之前,先去尖德小学的原校址看看。
   原校址离新校址不远,翻过一座小坡就到了。在旧校址,黄永山很动感情,一间房一间房地指给我们看,这里是什么,那里是什么。好在院子里的一些设施(如篮球架)和牌牌还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据说,学校搬迁新址后,这里将会成为一座养老院,能继续发挥作用,对付出很多心血的黄永山来说,这应该也是一种安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尖德小学旧址


  在“家访”的路上,仗着越野车的良好性能,黄永山领着我们“勇往直前”。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看着从没有路的草原上开出路的泥泞车辙印,心里直打鼓,这路能走吗?!黄永山很有信心:放心,能走!
   前面是一段修路路段,铲车正在把松软的泥土堆在“路上”,看到我们的车来了,赶紧用大铲子帮我们找平,我又一次冲着黄永山喊,“这能过去吗?!要是我开车坚决不敢走这样的路!”,得到的回答依然是“能过!”话音未落,车就陷在泥里动弹不得了。
 黄永山跟没事人似的,说了句,让司机想办法,咱们走过去!
   我穿了一双单皮鞋,冒着泥浆没脚的危险,东倒西歪地试探着往前走。前面不远处有一家牧民,我们打完招呼后,就围着人家拍照。女牧民抱着孩子,刚开始还不好意思,但很快便适应了我们的快门声,非常配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拍完照,又钻到人家的帐篷里参观——藏族牧民的帐篷与蒙古族的蒙古包和哈萨克族的毡房不太一样,虽然都是白颜色的,但前者是圆形、毛毡围的,后者则是长方形、塑料的,外表看着不如蒙古包、毡房保暖,其实进去之后不仅是“温暖”,甚至是很热!呆不长时间就会热得出汗。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从帐篷里出来,黄永山指着更远的地方说,要到那边去才好。我心想,车都动不了了,还做美梦呢!想去也得等下次了,眼下最要紧的是能不能回去。往回走的路上,我们得知,当地人帮着找到了一根钢丝,在大铲车的帮助下,我们的车终于驶出了泥潭!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牧区深处的尖德小学——“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之旅青海行纪实之一

(未完待续)


本文摄影:黄永山 彭艳  高超  望京老虎  雪虹

新闻动态

资助信息

研究成果
©201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05081209号 | 京公网安备:10108006867